有沒有這樣一種垃圾桶,無論你扔進去多少垃圾,都不會滿溢?
在斯德哥爾摩的漢馬貝濱海新城,就有一個垃圾地下自動收集系統,類似一個巨大的吸塵器,垃圾們在“吸管”中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奔向垃圾收集站,速度媲美地鐵。
是不是很神奇?別驚訝,咱們杭州也有。
這不,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副校長鐘峰說,他們丁蘭校區就有一個“大家伙”——有機垃圾集成處理機,每天可以處理1噸餐廚垃圾,經過快速處理后的顆粒,可以廢物利用作魚飼料。
“我們學校丁蘭校區一共有師生1800余人,早中晚三餐,每天餐廚垃圾量非常大。”他說,2016年學校引進了一套設備,還專門為它建了一個垃圾房,裝了一個通道連接樓上的食堂餐廳。設備集粉碎脫水機、干燥處理系統、油水分離器、除臭系統以及投料裝置、物料輸送裝置于一體,直接源頭就地快速處理每天的餐廚有機垃圾,杜絕二次污染,做到資源回收綜合利用。
經過油水分離、干燥、除臭等一系列處理后的廚余垃圾,呈現出土黃色的顆粒狀,聞一聞有點酸,“不僅可以發酵后用作肥料,還能拿去魚塘喂魚。一周下來能‘生產’15袋,附近有魚塘專門來收的。”鐘校長說。
事實上,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一直都很注重垃圾分類工作,比如去年4月就投入5萬余元,更換了帶有學校標志的分類垃圾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識清楚,按垃圾分類標準設置,各類垃圾收容器配備齊全,教學樓一樓、西大門配有有害垃圾收容器,各類垃圾收容器標示清晰,位置擺放正確,既符合節約原則,又達到增加垃圾分類設備的目的。
此外,學校保潔員將落葉統一清理到灌木叢里,既不影響花木的美觀,又可將樹葉作為肥料。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處理,也由學校保潔員放置廢紙簍、垃圾袋等回收學生用過的可回收廢紙、飲料瓶等,并安排物業人員負責把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賣掉,賣掉的經費作為學校開展保護校園環境、垃圾分類等工作的經費。
“我們的想法就是在校園生活中,培養大家的垃圾分類生活習慣,讓大家都參與到這項‘美麗行動’中來。”鐘校長說。
據江干區丁蘭街道城管科透露,接下來已打算在居民生活小區里做個試點,依托源頭把控,實現廚余垃圾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