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用果皮、菜葉制作的酵素,不僅能去油污、洗頭發,還能止血。近日,10名來自長沙市天心區赤嶺路街道南大橋社區的8至15歲青少年,順利通過了5天系統培訓,被正式聘為長沙首批“垃圾分類宣講小天使”。他們將利用課余時間,把生活中“變廢為寶”小妙招教給身邊人,倡導大家共建“兩型社會”。
“利用周末,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讓這成為一種風尚。”?長沙市快樂義工協會會長、長沙市兩型公益宣講員劉光永說,垃圾分類從小抓起,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的垃圾分類意識,也將有力推動長沙2020年全面實施垃圾分類的進程。
9月8日,長沙市天心區赤嶺路街道10名青少年受聘成為“垃圾分類宣講小天使”。
經過5天的培訓及試講,9月8日,長沙市天心區赤嶺路街道10名青少年受聘成為“垃圾分類宣講小天使”。今后,他們將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投身到創建“兩型社區”的社會實踐中。
現場,全體宣講小天使作了“參與垃圾分類,建設兩型社區”的承諾與倡議,呼吁同學們積極從自身做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參與垃圾分類的社會實踐,尤其是要帶動家人實施垃圾分類,建設兩型家庭。
赤嶺路街道工委書記柳宏偉表示,發動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動家庭實施垃圾分類,并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的做法值得推廣,這一活動不僅有利于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更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長沙市快樂義工協會會長、長沙市兩型公益宣講員劉光永表示,“垃圾分類宣講小天使”培訓活動,將利用周末的時間進行,而且會一直持續下去,并在年內創建“垃圾分類小天使宣講團”、組織優秀宣講小天使評選,讓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成為一種風尚。
面向長沙市垃圾分類試點社區、示范創建社區,以及兩型創建社區青少年的“垃圾分類宣講小天使”培訓活動,由長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長沙市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辦公室、共青團長沙市委聯合指導,長沙市快樂義工協會具體執行。
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推進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日前,大碶街道壩頭社區組織假日學校的小朋友們化身環保小天使,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
孩子們手拿火鉗和垃圾袋,沿著巖河兩岸對河邊的垃圾進行了撿拾,天氣炎熱,卻絲毫沒有影響孩子們拾撿垃圾的熱情,大家一邊撿,一邊沿路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隨后,孩子們又來到興盛家園,宣講垃圾分類知識。“阿姨,廢舊電池和過期藥品屬于有害垃圾,要單獨拿袋子分開裝好后再扔進指定的分類垃圾箱內。”小宣講員們一邊將垃圾分類指導手冊遞給居民,一邊為他們認真講解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并呼吁居民配合社區垃圾分類工作,讓更多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中來。
赤嶺路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踐行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從而不斷提高社區居民自覺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讓垃圾分類工作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居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