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細微之處見文明,垃圾分類是共建美好家園的重要一環。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垃圾分類是必不可少、重要的一項。自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我市各相關部門、單位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通過以點帶面、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方式,重點從體制機制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宣傳發動等方面,推動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初顯成效,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增強,掀起一股垃圾分類新風尚。
改造垃圾運輸車垃圾分類科普宣傳進社區
今年6月,我市出臺《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范圍、分類標準、分類體系建設等主要內容,源城區上城街道作為全市首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將率先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源城區其他各鎮(街道)至少建成一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
“垃圾分類深入人心,科普宣傳非常重要。”源城區城管執法局副局長陳志光介紹,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源城區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在御龍灣、城中城花園、明珠華庭、萬隆一品等小區陸續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活動,在太陽廣場舉行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和主題宣傳活動,著力營造濃厚氛圍,并通過新聞媒體、戶外、入戶宣傳和舉辦主題活動等形式,拓寬宣傳渠道。目前,市區主次干道、公交車站、公共場所安裝廣告橫幅和專欄涉及垃圾分類主題的有120個,上城街道示范片區第一輪入戶宣傳實現全覆蓋,共發放宣傳單張3.5萬張、家庭分類袋4萬個。
為切實提升處理效率,源城區城管執法局積極完善配套設施,在垃圾桶(箱)配置方面,在上城街道示范片區設置垃圾收集點位220個,在中心城區公共場所及物業小區共建設垃圾分類投放亭27個,市區范圍內目前實現配備四分類垃圾桶和果皮箱全覆蓋。在環衛運輸車輛配置方面,目前,全區8家環衛保潔公司共580輛運輸車輛完成改造,其中,270輛運輸車完成密閉化改裝。
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助居民分類垃圾
“瓶類屬于可回收垃圾,應該投到這個入口。”在源城區御龍灣二期小區內看到,該小區住戶李女士帶著小孩正來到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前,根據文字和圖片標示對小孩進行科普,只見她熟練地刷卡掃碼,點擊屏幕上對應的垃圾箱按鈕,指引小孩將一個礦泉水瓶投進標有“塑料”字樣的垃圾箱。
“剛開始覺得區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很不方便,但是分類投放時間久了,就能輕松地區分開來,也開始有了分類投放的意識。”李女士說。御龍灣二期小區是源城區設立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之一。在小區走訪時發現,該小區住戶大多能夠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不少住戶表示垃圾分類已慢慢成為一種習慣。據了解,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操作簡單方便,居民每次投放垃圾,用手機掃二維碼后,點擊相應的投放口,投放口的擋板會自動開啟,將垃圾倒入后,設備屏幕上自動顯示本次投遞的垃圾重量,居民可到旁邊的積分兌換一體機,用積分兌換小禮品。
今年,源城區召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題會議,要求上城街道辦作為城區重點建設示范片區,通過開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等工作,形成示范效應。隨后,源城區又在明珠華庭、御龍灣二期等居民小區開展先行試點。御龍灣二期物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鐘敏介紹,目前該小區共設置垃圾分類亭5個,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1個,每個分類亭可輻射住戶約300戶。
陳志光介紹,目前,試點小區垃圾分類設施的投放還處于前期試點階段,接下來,該局將根據實際效果在試點片區、小區等實行垃圾分類前端設施全覆蓋。
全市公共機構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實施方案》還明確,2020年市中心城區將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目前進展如何?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大部分公共機構能夠按照分類要求開展垃圾分類相關工作。市城管執法局、市老干局、市林業局、市總工會等單位辦公樓層、對外服務窗口都按規范要求配備了分類垃圾桶。“生活垃圾為何要分類?”“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是什么?”“作為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該怎樣做?”在以上公共機構內,寓教于樂的知識普及宣傳語隨處可見,提高了廣大機關干部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營造了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7日上午,在市城管執法局辦公大樓看到,大樓入口處LED屏全程播放著垃圾分類的科普宣傳片,大門口附近還設置了分類垃圾亭,辦公大樓環境干凈、有序、整潔。該局辦公大樓三樓走廊的墻壁上,該局還專門設置了垃圾分類宣傳專欄,并且每個科室辦公室都配有分類垃圾桶。目前在全市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河源單位中,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機關單位數量不斷增多,許多單位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工作聯動,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組織志愿者參與其中,加大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力度。
河源垃圾分類工作推行3個月,成效如何?
2020年09月11日 分類垃圾桶-www.i2442.cn 分類宣傳
聯系我們
-
服務熱線4000-280-180
- 總部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上雪科技工業城北區10號B1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