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建設,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僅關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最基礎的工作。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 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遵循五大發展理念,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力推進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建設,努力讓城市環境更宜居、市民生活更美好。垃圾分類的“廈門實踐”,不僅取得了一定成效,更總結出一系列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做法,成為廈門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 按照“公共機構帶頭、示范小區引領、以點帶面、滾動發展”的工作思路,廈門強勢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截至2017年11月中旬,全市主城區90%的小區、120家市直機關、85家星級賓館(酒店)、1124所學校、12家市屬國有企業、66個農貿市場以及車站、碼頭、機場、公園、景區等公共區域和駐廈部隊已全部推行垃圾分類,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0%以上,參與率達80%以上。
? 緊扣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四大環節,通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廈門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取得一定成效:全市每天分類出廚余垃圾400多噸、收運餐廚垃圾200多噸,收集可回收物約100噸。市、區條塊結合、政企聯動,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確保源頭分類后的生活垃圾實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
? 經過多年以來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努力,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的共同推動。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氛圍已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