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增加很多分類垃圾箱,我們經營戶放垃圾更方便,垃圾箱滿溢的現象已很少看到了。”8月28日,省城海湖新區一商戶放垃圾時感嘆道。大部分市民也漸漸習慣垃圾分類,在放垃圾時選擇性地看一看垃圾箱。
目前,西寧市城西區街道新增1000個分類垃圾箱。這些垃圾箱分布在海湖大道至老城區,將兩類回收垃圾箱更換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新型三類垃圾箱。西寧市垃圾分類整體工作現狀如何、試點工作中有哪些可借鑒的模式等,西海都市報記者作了一番走訪調查。
走訪居民
王玉玲女士家住省城泰寧花園小區,三代同堂,家里共5口人。
8月28日上午11時,記者走進王女士家門口,就看到一個垃圾桶,里面的垃圾不多,主要是丟棄的包裝紙,水果皮和一些紙屑。“發的垃圾桶太小了,用著不習慣,不過我看質量蠻好的,就給外孫女裝玩具了,袋子用的是社區發的垃圾袋。”王女士說。
記者仔細翻看了一下,發現這個垃圾桶里都是剩菜剩飯,沒有其他垃圾,分得比較仔細。王女士說,對于可回收垃圾分類,她已經做了兩年的時間,家里一直有訂雜志報紙的習慣,所以這類垃圾我每個月都會整理打包一次,包括紙箱紙盒,也都會賣給收廢品的人,上個月剛賣了40元。
說到有害垃圾分類,王女士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搞不太清楚,像電子產品能賣就賣,賣不了的一般都扔到其他垃圾箱里。垃圾分類肯定支持,意識也是有的,但有時為了省事,貪圖方便,確實沒有做到位。”
垃圾分類需堅持
西寧市是青海省首個為垃圾分類的城市。今年6月1日,《西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標志著西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逐步走入百姓的生活。說起西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探索與推廣,還要從2015年西寧市城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試點工作開始。
2015年12月12日,西寧市城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在轄區內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其中新寧路4號院就是其中試點小區。
最初這項工作的推進并不順利。西寧垃圾分類站督導員孫金蓮回憶,我們解釋垃圾分類可以做到綠色環保,但很多居民認為沒有關系。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溝通,發放相應的知識手冊,入戶宣傳。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努力,2016年新寧路4號院成為生活垃圾分類先進小區。
西寧市城西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史燕宏介紹,除垃圾箱分為三類外,垃圾箱側面的標語也做了更換。環保實用,易于清潔,傾倒方便,有效提高了垃圾的收運和處理能力。同時也希望通過分類來引導大家的垃圾投放習慣。
針對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較差等問題,西寧市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做到入戶分類宣傳。同時,要求垃圾督導員開袋檢查,對分類不佳的住戶做好登記并定期回訪。僅西寧市城西區就有53個小區、12所小學、13個機關單位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建成8處大型垃圾分類站和162處簡易垃圾分類點,改裝垃圾分類式快速保潔車120輛,放置3類垃圾箱1050個,4類垃圾箱718個。
垃圾分類有積分
新寧路4號院和行知巷林業站家屬院作為試點小區率先在西寧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與小區物業公司簽訂了生活垃圾分類站使用管理協議,并制定了業主積分兌換和獎勵機制。
8月28日上午,記者在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站看到,LED滾動屏上正不間斷地介紹生活垃圾的種類: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個類別。
分類站內有三個房間,分別是垃圾回收站、廢品回收站和一間便利店。標有垃圾回收站房間的側面有一個投放口,居民可以將不可回收及其他垃圾投放進去。廢品回收站內,堆滿了居民拿來的硬紙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里面擺放著一臺電子秤。
“居民拿過來稱重,我們不會直接給錢,而是累計積分,一元錢一積分,登記后達到一定量,可以到旁邊的便利店兌換標價相應的生活用品,比如衛生紙、肥皂,調動居民參加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西寧四立物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小區居民馬先生說,自從垃圾分類能累計積分并兌換生活必需品后,家里的洗衣粉、洗衣液等必需品已經不用買了。
比如牙膏13塊錢,然后稱他拿來的報紙,如果說重量和斤數都夠,我們就給他兌換一個牙膏。
“沒實行垃圾分類的時候,小區所有垃圾是堆在一起的,以前一天8桶至9桶垃圾,現在兩天8桶至9桶,垃圾明顯減少了。”有居民感嘆,試點垃圾分類以來,小區干凈整潔了,居民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對亂扔垃圾的行為監督,主動宣傳垃圾分類好處。目前,小區100余戶居民參與了垃圾分類,基本實現了家中初分、站內收集的作業流程。
《辦法》明確垃圾分類
《辦法》分七章,共三十七條,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的規劃、建設及分類容器的設置、管理等要求,確定了生活垃圾的“四分法”:即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所謂生活垃圾“四分法”,具體按照以下標準分類:(一)可回收物,是指廢棄的紙張、塑料、金屬、紡織物、電器電子產品、玻璃、包裝物等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物質;(二)廚余垃圾,是指廢棄的剩菜、剩飯、瓜果皮核、腐肉、骨頭、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易腐性垃圾;(三)有害垃圾,是指廢棄的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溫度計、血壓計、藥品、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殺蟲劑、消毒劑、膠片以及農藥包裝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四)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生活垃圾。
對違反《辦法》規定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以及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門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中,第十七條規定: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地點和分類標準投放生活垃圾,如違反將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垃圾最后怎么處理
西寧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西寧市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4大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類了,后續怎么處理呢?”有不少市民提出了疑問。對此,西寧市城西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垃圾分類項目負責人任翔說,有害垃圾暫時單獨回收,可回收物由小區物業公司尋找小型垃圾處理公司定期上門收取,其他垃圾由城管局使用車輛送往填埋場或中轉站后填埋處理,廚余垃圾由一家大型公司統一負責收集處置。
據一家環保公司負責人介紹,廚房垃圾則包括剩菜剩飯、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廢含汞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對于餐廚垃圾末端處置亟待完善等問題。任翔說,西寧市各區分類垃圾箱上萬個,專門配置廚余垃圾轉運車輛,基本能夠滿足垃圾分類收集轉運需要。城管部門嚴格按照規定將垃圾末端處理這塊做好,避免將分類后的垃圾在收運過程中又混到一起,收垃圾的車也按照垃圾分類標準收垃圾。
下一步,城管部門將會與有資質的企業合作,形成一個固態的工作鏈,把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做好,通過全程的分類流程作業,有效杜絕“前端垃圾分類,后端垃圾大雜燴”的情況,真正意義上實現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