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青街道水畔經典小區,早晚把分類垃圾投放至分類垃圾桶,已經成為居民王琳的一個生活習慣。府青街道作為今年垃圾分類的35個示范街道之一,轄區內生活小區、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均達到100%。在昨日的生活垃圾分類現場工作會上,記者獲悉,截至10月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191萬戶,分類覆蓋率達31%。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生活垃圾分類“前分后混”的問題,截至10月底,我市35個示范街道已有1500個小區配置了四分類投放設施,累計配備了63輛可回收物運輸車、57輛餐櫥垃圾運輸車和31輛有害垃圾運輸車,已完成了車輛標識標志統一工作。同時,今年我市變革了收運模式,在示范街道(鎮)居民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員”工作模式,組建了4200余名的專兼職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員,由身著統一印有“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員”標識的人員進行分類收運,從傳統環衛收運模式向“四分類”收運模式轉變。全市有2308個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累計覆蓋居民191萬戶,分類覆蓋率達31%。
市城管委(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日產量1.65萬噸左右,總體上看,我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面臨較大壓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將餐廚垃圾、園林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在前端分流,既能緩解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處置壓力,也能促進我市垃圾處置企業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促進我市經濟朝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轉型,助推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