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源頭實現垃圾分類,是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的有效舉措。4月26日,《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首次提交太原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條例(草案)》從規劃建設、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處置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
? ? ?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局長侯森表示,年內,太原市將在758個機關、事業機構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在158個小區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覆蓋率爭取達到所有小區(3439個)的5%。
分類垃圾桶常見分類行為不常見
? ? ?太原街頭公共區域的垃圾分類現狀怎樣?4月26日,記者走訪發現,在城市街道、地下通道、人行天橋等一些公共區域,一般都會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兩種,而且,這些垃圾箱上均標注著鮮明的“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字樣,以方便市民投放生活垃圾。
? ? ?不過,這些垃圾桶內的垃圾真的是分好類的嗎?記者觀察發現,在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混有礦泉水瓶、紙箱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而廚余垃圾更是分散在各類垃圾桶中。
? ? ?4月26日10時許,太原市南內環街,記者隨機選擇了幾個街邊垃圾桶進行了一個小時的觀察,發現多數市民仍然未能準確地投放生活垃圾。
? ? ?在“其他垃圾”的投入口,記者看到了依然有牛皮紙袋等可回收垃圾;而在“可回收垃圾”的投放口,記者還看到了衛生紙、餐巾紙(本屬于其他垃圾)也被扔入其中。
? ? ?記者看到,一輛814路公交車到站后,一位女士從車上下來,把手中未吃完的包子隨手扔進了垃圾箱的“其他垃圾”里。記者問這位女士“是否了解過垃圾的分類”,她表示,街道上的垃圾桶標著“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屬于廚余垃圾的剩菜剩飯她也不清楚到底應該如何投放。另一位市民王先生向記者反映,街道上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箱不太多見,收音機用完的電池經常得攢起來,遇到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箱才能扔掉。
? ?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對于如何區分垃圾是否可回收利用等,部分環衛工人也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就這類問題向他們詢問的市民也并不多。此外,記者還發現,多數小區里放置的垃圾桶都是“清一色”,并沒有標注分類,垃圾回收車回收時對這些垃圾也是“一鍋燴”。
智能垃圾分類箱受居民青睞
? ? ?在家門口,居民把打好包的塑料瓶、易拉罐、廢紙板等可回收垃圾貼上條形碼,投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就能獲得相應積分,用來兌換各種物品。為了規范太原市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分類投放,目前,太原市在部分小區已試點運行垃圾分類,正在進行有益探索。這樣智能化的垃圾分類系統,讓不少居民增強了垃圾分類回收的環保意識。
? ? ?4月26日下午,太原師苑小區內,一排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引人注意。綠色的棚頂,白色的分類回收箱,相比傳統綠色的“大綠桶”,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箱讓人耳目一新。
? ? ?記者看到,這一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將垃圾細分為廚余、玻璃、塑料、金屬、紙類、其他、電池、燈管燈泡、藥片9類,它以具體的垃圾名稱進行分類,方便居民在投放時更加容易理解和操作。
? ? ?簡單易學的操作,讓中老年人也成為這一智能設備的主要使用者。小區居民李女士儼然已經成為使用該設備的“行家”。“用指紋或者手機號碼登錄,然后選好投放的垃圾類別,將分好的垃圾稱重,之后語音播報確認投放,然后把相應的垃圾放在對應的垃圾桶中就可以了。”說著,李女士將稱重好的紙類和廚余垃圾分門別類地投放成功。“垃圾一定要解開袋子,把塑料袋也放在它應該在的地方。”李女士補充道。
? ? ?垃圾分類工作專員郭先榮告訴記者,居民把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后,這僅僅只是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起點,之后,每天上、下午兩次將會對不同的垃圾進行分類清運。每到周六,還會在小區舉辦“資源回收日”活動,對垃圾分類回收進一步地宣傳。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臺智能垃圾分類設備,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并且可以兌換相應的禮品,以此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 ? ?這臺由太原市物資回收利用總公司和山西百川森太智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于3月24日正式落戶于太原師苑小區,在該小區已擁有近300人的注冊用戶量。在太原市內,除師苑小區之外,太原市政府、太原市環衛局、長風商務區、麗華苑小區等都已配備了這種生活垃圾智能分類設備。今后,這樣的垃圾分類設備還將進入更多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