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實行垃圾分類呢?因為我國每人每年平均產生300公斤垃圾;許多城市都面臨垃圾圍城的局面;而生活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后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可以減少占地,降低垃圾處理成本,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環境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分類收集是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礎,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突破口,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以下生活垃圾分類手抄報有分類垃圾桶網收集整理,請勿作商業用途。
垃圾分類的誤區:
一、大骨棒是廚余垃圾:事實上,大骨棒因為“難腐蝕”被列入“其他垃圾”。類似的還有玉米棒、堅果殼等。雞骨頭魚骨頭等則是廚余垃圾。
二、廁紙是紙,也可回收:廁紙、衛生紙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紙張”,類似的還是陶器、煙盒等。
三、廚余垃圾裝袋扔進桶: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講解的也遠比廚余垃圾更難腐蝕,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確做法應該是將廚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進“可回收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