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聽了老師的講課,我知道了垃圾分類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很重要,我回去以后要從自己做起,還要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做好垃圾分類。”一位剛剛接受培訓的垃圾分類小志愿者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說道。
14日下午,由珠海市市政和林業局、珠海報業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珠海市2018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志愿者培訓活動,在報業大廈14樓會議室舉行,邀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材料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吳靈授課。60位參加培訓的志愿者中,既有每天奔波于全市各個小區的報紙發行員,也有機關單位的公務員、企業員工、家庭主婦等社會各界人士,還有珠海報業的小記者團隊,他們接受培訓后,將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和日常生活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大力宣傳“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理念,擔當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隊和播種機。
垃圾分類從源頭做起
垃圾分類處理是珠海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完善和發展,形成法制保障、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循序漸進的垃圾分類制度,通過系統周密部署、試點分步實施,以點帶面穩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根據《珠海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我市生活垃圾分為有機易腐(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干)垃圾四大類,餐飲企業產生的餐飲垃圾與居民產生的有機易腐(濕)垃圾統一收運和處理。
吳靈在授課時指出,我市早期探索的垃圾分類工作中,主要分為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兩大類。其中,可回收垃圾俗稱為“廢品”,其回收水平并不低,大部分居民對舊報紙、易拉罐等基本能做到單獨收集,然后賣給廢品收購站;其他垃圾則由城市環衛部門負責處理。新的“垃圾四分法”對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源頭做好垃圾的分類收集和投放顯得尤為重要。垃圾分類從源頭做起,也有利于可回收物免受廚余污染,有效提高資源回收率。
吳靈建議,對于可回收垃圾,各單位和個人應盡量加以細分,把玻璃、金屬、紙制品、塑料和紡織品分門別類進行收集、分開投放。而餐飲垃圾、廚余垃圾以及果蔬垃圾等有機易腐垃圾,屬于嚴控廢物,應當持證收運、處置。為保證餐飲垃圾的源頭管控和處理去向,通過聯單管控是最有效的監督方式,聯單內容應包括產生單位、收運單位、處置單位、收運類別、收運數量以及聯單簽收人等。廢棄電池、燈管等有害垃圾應單獨存放、定點投放,煙蒂、紙巾等其他垃圾也應做到分類收集、分類投放。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傾倒、拋撒、焚燒或者堆放垃圾。違反該條例的,單位可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個人可處二百元以下罰款。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制訂《珠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進行規范。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2018年6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每季度對首批確定的46個重點城市城區范圍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考核,廈門、深圳在首次考核中分列第一名、第二名。據了解,廈門、深圳兩地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從娃娃抓起,通過“垃圾分類進校園”“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和社會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充分學習借鑒了廈門、深圳等兄弟城市的先進做法,把在校中小學生作為宣傳發動的突破口,重點加以引導。《珠海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活垃圾處理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意識,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公眾參與生活垃圾處理的監督活動;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把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知識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內容;媒體應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公益宣傳。
吳靈在授課時建議,垃圾分類教育應從政府做起,從孩子做起。據了解,根據分工,市教育局負責全市學校垃圾分類收集利用的宣傳教育和推廣工作,在學校將垃圾分類教育與教學工作結合起來,發揮學校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目前,相關前期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垃圾分類干濕分開是關鍵
“從本質上講,垃圾分類減量是一項要有思想意識基礎,進而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軟工程,需要讓一部分環保意識強、思想覺悟高的群體作好表率。”吳靈認為,垃圾分類應從正面激勵開始,從小區做起,有利于垃圾分類減量活動在各級政府或派出機構的領導下深入傳播和廣泛推廣。單位和個人應當從我做起,盡量減少生活垃圾產生,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是由人的素質決定的嗎?總聽到這樣的批評:有環保意識的人把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中,環衛部門又把它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言外之意,環衛部門挫傷了這些人的積極性。我說,非也!看一看,那兩個垃圾桶里的垃圾,值錢的都已被檢走,剩下的不混在一起,給誰?給你嗎?回收利用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去做!”吳靈針對社會上對垃圾分類的質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垃圾分類,干濕分開是關鍵。珠海市有機易腐(濕)垃圾投放的一般要求是:濾水袋裝后投放到指定收集容器,避免混入包裝袋、餐巾紙、保鮮膜等物品,投放時袋口要扎緊。吳靈建議,每個家庭戶內應設置有機易腐垃圾(濕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2個收集桶,每個垃圾桶10—20L,配備相應收集袋。
對可回收垃圾分類投放的一般要求,吳靈也進行了闡述。他建議,硬紙應折好壓平、報紙雜志等用繩索捆牢收集;金屬易拉罐、罐頭盒等要踩扁壓實,金屬尖利器物用硬紙包裹捆綁,金屬軟管類進行簡單剪裁;玻璃瓶要去掉瓶蓋、撕掉瓶身標簽,瓶內殘留物用水洗凈,破玻璃片用紙張包住并用膠紙纏好,玻璃應裝入透明塑料袋;塑料瓶瓶蓋要擰開、瓶內殘留物用水洗凈,瓶身壓扁,塑料桶、塑料盒等洗凈曬干;廢舊紡織品洗凈,折好壓平后用繩索捆牢。
生活垃圾分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續接力。樹立“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觀念,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再次發出倡議:垃圾分類,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動手,凈化環境。用你的舉手之勞,為提升社會文明道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