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較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比利時對垃圾分類和回收工作十分重視,相應的環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學會垃圾分類更是比利時人的家庭必修課。
? 比利時人一般會從超市購買好幾種不同顏色的垃圾袋來分裝家庭垃圾,白色垃圾袋用來裝廚余垃圾等無法回收的垃圾;黃色垃圾袋用來裝舊報紙、紙質廣告宣傳品等;綠色垃圾袋則主要用來裝花園里修剪下來的樹枝、雜草等園林垃圾。此外,像玻璃制品、紡織品、過期藥品、舊電池等則要送到專門的回收垃圾箱,有色玻璃和無色玻璃也要區分開來。而對于淘汰的家具、家電等大件垃圾,環保部門會一年一次上門收取,如果錯過了,居民就需要自己送到指定垃圾回收點。
? 比利時政府大力推廣節能知識,讓環保理念從家庭垃圾分裝開始深入人心。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辨認垃圾,學習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有調查顯示,大約有95%的比利時家庭會按照規定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
? 比利時擁有較為完善的、嚴格的垃圾管理制度。例如,在沒有安放垃圾集中回收箱的地方,垃圾回收服務就必須延伸到各家各戶的大門口。如果居民違反了垃圾分類規定,就需要繳納高額罰款。當回收人員發現有人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他們會在垃圾袋上貼一個拒收的標志作為警告,讓居民重新對垃圾進行分類。如不改正,當事人將面臨60—600歐元不等的罰款,罰款金額將綜合未分類垃圾的體積、是否是“慣犯”等多種因素得出。
? 此外,如果居民在非回收時間提前堆放或非法傾倒垃圾,也會面臨數額不等的罰款。比利時政府希望通過懲罰措施強化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
? 在比利時,回收后的不同類型垃圾也都有各自的去處:白色垃圾袋所裝的生活垃圾會被送到專門的下一級處理廠;綠色垃圾袋則會存放在開放式垃圾場,等待微生物處理后變成有機肥料重回大自然;黃色或藍色垃圾袋所裝的垃圾則需要進一步分揀打包,并在制成環保產品后再出售給廠家使用。此外,比利時還鼓勵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根據垃圾分類法令,相關部門應開設“廢舊物品再利用連鎖店”,對回收的衣物、家電、玩具等進行分類、清洗、消毒、修理,然后再低價出售。以衣物為例,如果是還可以再穿的衣服,則會經過處理后送到二手商店進行銷售,或送到其他欠發達地區。如果不能再穿了,則會被送到專門的回收和再利用工廠制成其他相關產品。
? 為了更加完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比利時首都大區政府今年又推出了紅色垃圾袋,用來進一步細分廚余垃圾。正是由于比利時政府的努力以及居民的自覺,該國的垃圾分類處理才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個面積只有約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也因此成為了全世界在垃圾分類處理方面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