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狗就是一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
在白云區三元里街梓元崗社區,近日每天都有住戶提著各色廢品下樓去“喂小黃狗”。原來,這是梓元崗社區引進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居民按指示“喂入”廢紙、舊衣物、塑料瓶子等廢棄可利用的垃圾,經過自動計價后,手機上就能收到相應的環保金返還。
新鮮的垃圾回收“智能狗”大大激發了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自從社區來了這智能狗后,下樓分類投放垃圾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居民王阿姨笑著告訴記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云宣、劉喜冰、譚札烽
近日,記者來到梓元崗社區11棟旁見到,這會“吃垃圾”和“吐錢”的智能狗,是由3個不同的垃圾回收箱組成的垃圾回收設備。記者看到,垃圾箱上設有觸屏,所回收的垃圾種類也不同,只要居民把廢紙、舊衣物、塑料瓶子等廢棄可利用的垃圾放進去,智能垃圾箱就會“吐”出錢來。
前來投放廢紙皮和瓶子的李叔掏出手機,打開該設備對應的APP掃一掃,回收機的箱門就自動打開。“箱門已打開,請投遞”,“瓶子接住了,可以投下一個咯”。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李叔已經熟練使用該不銹鋼垃圾回收箱。“只要將廢品按照類別提示分別投入不同的箱子,這個回收設備就會對投入的垃圾進行智能識別和稱重,并根據不同廢品的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李叔說,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手機就傳來震動聲,提示他的賬戶已收到了垃圾投放的現金返還。“這些返還的現金,達到了10元,就可以從APP提現至銀行卡或者微信錢包中。”
記者在這臺回收設備顯示屏看到,該設備垃圾回收實行分類計價,其中紡織物為0.2元/公斤,塑料為0.7元/公斤,紙類為0.7元/公斤,飲料瓶為0.05元/個。
“這樣一來,也可以激發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方便又實用。”梓元崗社區居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社區居委會上個月引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方便居民投放廢棄可利用的垃圾,居民參與度很高。
目的: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對于社區街坊來說,這一“智能狗”還是新鮮事物,現場不時會有工作人員在協助居民使用這個設備。據智能垃圾分類回收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回收設備裝滿垃圾后,專業回收員會駕駛統一的回收車,將垃圾送往正規的分揀機構或者再生資源中心,以實現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這一新型的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得到了社區街坊的支持與參與。梓元崗社區居民陳小姐告訴記者,這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一現身,她就帶著孩子來體驗了一回。“下次,有垃圾還是會選擇到這里投放,‘小黃狗’幫助我們把日常的垃圾變廢為寶,不僅能夠獲得現金收益,還幫助我們教育孩子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
三元里街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街道將繼續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引進和推廣普及這一“智能狗”,鼓勵更多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既維護了家庭和小區的清潔美麗,又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及環保理念。
揭秘:可自動識別垃圾種類、是否滿箱
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生活垃圾前端返現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
該套智能垃圾回收設備科技含量十足。工作人員表示,比如回收箱設備擁有掃碼投擲、智能自動識別、資金存管系統、滿桶警示燈、重量檢測等功能。
那么,“智能狗”是如何實現自動識別垃圾種類、滿桶警示功能的呢?
據了解,該套智能垃圾回收設備的箱體內部裝有智能視覺模塊,可對每次投遞垃圾進行智能識別。設備還具有垃圾稱重功能,當智能分類回收箱的投放量達到80%后,也會自動發短信給管理人員提醒收取,收取后的垃圾會集中進入分揀中心,細分后再進行廢物利用。
此外,更可貴的是實現了城市垃圾分類處理數據化。工作人員表示,該系統設有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云平臺,能夠對垃圾分類收集、清運環節的分散式工作模式實施集中式統一管理。實時監控垃圾的整體流向,上報各項實時數據參數,針對不同的管理者的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并導出報表。
效益:城市垃圾處理 費用大大降低
“社會價值在于幫助市民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讓垃圾變廢為寶,從源頭上實現垃圾減量,發揮保護環境的作用。”該人員表示,當下,城市垃圾處理的社會成本達1530.7元/噸,人均高達480.5元/年。
據了解,該智能分類回收設備通過有償的方式接受居民投放的金屬、廢棄塑料、紡織品、紙類、玻璃、有害垃圾等垃圾進行再生處理,能節省巨大的垃圾處理費用。有居民表示,“聽說以后回收設備還能回收廢棄電池,這是解決了大問題,以前我們的廢舊電池都沒有地方處理。”